新營車站  

  回想二十幾年前讀五專時,還未滿18歲有資格考駕照前,第一次偷開老爸的福特跑天下出去兜風。

  退伍之後用軍中牽腸捏肚所存的微薄軍餉,加上跟女友借錢,花了6萬元買了生平第一部車,二手的雷諾11號中古車。

  結婚前用存款跟老婆買了第一部新車,當做她的嫁妝,我的聘禮,一起邁入新人生。

  老二出生後買了一部新休旅車,方便帶著一大家子遊山玩水,算了一算,我開車的車齡,也二十多年了!

  這二十多年的開車經驗,我雖然沒有練成東京甩尾的技術,但最起碼也駕輕就熟,開車像吃飯一樣自然簡單。現在,我又接觸到了新的交通工具,火車。

  這陣子跟著師傅出勤,師傅按部就班的讓我接觸這個位置,感覺起來,開火車與開汽車,雖然都有一個[車]字,但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駕駛經驗,兩種駕駛模式幾乎無法相互套用。

  火車沒有也不需要方向盤,看似比駕駛汽車來得簡單,但是,這也是它不簡單的地方,汽車能夠靠著方向盤改變方向,火車沒有辦法,只能順著鐵軌的方向前進,再加上火車的噸位是汽車的千百倍,輪子的摩擦力卻只有汽車的零頭不到,因此,控速就成了火車駕駛的技術關鍵,火車駕駛必須預料出數百公尺遠之後的狀況,做出加減速甚至停止火車的準備。

  還有火車的軔機與汽車的煞車雖然指的都是同一樣東西,但操作模式卻天差地遠,也因此準確的煞停在車站月台的指定位置,成為了火車司機的技術指標,煞停位置的準確度也成為審查成績的評定標準。

  也因為開火車不必像開汽車抓方向盤一樣的控制行進方向,所以火車司機的專注力幾乎都是放在火車的煞車-軔機上面,火車司機的手,如果不是擺在油門電門上面,就一定是抓在軔機控制桿上,隨時準備施軔減速。

  而施軔減速會隨著天氣的冷熱潮濕乾燥,車型新舊長度的不同,施軔時的火車速度快慢,甚至上下車的旅客多寡而每次有所不同,所以就算是技術熟練的老塞,也會常常出槌,施軔這項技術不好學,也不好教,有時要認車外的固定物來加減距離,有時要靠數學公式的計算運用,軔機上面也密密麻麻的被之前的駕駛者用修正液劃出一條一條的記號,但是我覺得,最可靠的,還是自己的感覺,所以駕駛時,尤其在施軔減速時,必須非常專心,去感受火車速度的細微變化。

  做為一個駕駛火車的初學者,我還有一條很長的軌道要走,這條軌道,也許筆直,也許彎曲,希望能夠順利到達終點。

加祿車站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火車司機
    全站熱搜

    戀家的航海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