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右座的行車日記簿 (2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右座的行車日記簿-老師說的  

  這是我跟張大哥另一次的嚴重衝突,事發後我在臉書上描述的經過.

  老師指的就是指導員,每個機務段都有兩個單位在管理司機,一個叫運轉股,一個叫指導股,運轉股掌管日常排班派班出勤等等的作業.指導股掌管司機員的技術能力與規章規範等等,指導股設有指導員數名,都是從資深的司機員中挑選出來的,他們會觀察司機員的技術,習慣,甚至藉由ATP所記錄的運轉曲線圖來分析司機員是否有違規,在司機員犯錯時,指導員也會受連坐處分.

  張大哥會搬出老師說要怎麼做,來違抗我的指示,我不意外,因為新人總是會受到指導員較多的[關切],指導員一定是以安全為至上的,但我會不爽的最主要原因是-當時坐在旁邊的是我,當我告訴你,老師說的並不適用在現在這個狀況,你就應該聽從我的,而且我的指示也沒有違章,出事的責任也在我身上.這時還不聽我的,就太白目了.

  這個衝突發生在三月份,是在五月份段長約談我之前,很明顯的,段長會知道我跟張大哥之間的衝突,都是因為我在臉書上寫出這些經過,然後被轉知給段長的.

  所以五月被段長約談之後,我就不太在臉書上面抒發我跟張大哥之間的衝突了.

文章標籤

戀家的航海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0122  

  副段長聽到我說了這句話:哪有徒弟在換師父的?師父換徒弟還差不多!

  他就知道我對這件事情的態度了,副座立即就指示主任跟張大哥溝通,要嘛就繼續跟我,要嘛就結束學習.

  其實我還蠻怕他選擇第二項,直接就放棄,我第一次帶徒弟就失敗,這會讓我非常挫折.

  在我們兩個人都被約談過了之後,一次出勤乘務前,我問張大哥,要不要再坐回駕駛座?張大哥說好.

  我跟他說:既然你要坐回駕駛座,就得完全聽從我的教法,除非我有違章的指示!

  張大哥點了頭.我把時刻表,ATP隨身碟,電門鑰匙交到了張大哥的手上,坐回了睽違一兩個禮拜的助理座.

  自此之後,我與張大哥就沒有再衝突過了嗎?歐不!還沒結束,長官不准張大哥換師父,然後我也不肯放棄教導,這都是我們兩個自己選擇的,自己選的,就要承擔結果,之後的衝突,都得靠我們兩個自己化解,沒有人可以幫忙了.

  張大哥的個性就是帶有一點衝動的因子.平時溫文儒雅,相處和藹可親,但是卻有一股不服輸,不想循規蹈矩的想法.其實每種個性都有好壞兩面,不見得都不好,說穿了就是要因材施教罷了.了解了他的個性後,在衝突時我也有我的因應之道.

文章標籤

戀家的航海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0506    

  很快的,長官就來找我約談換師父這件事了.

  換師父在機務段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連我都換過師父,只不過,我換師父並不是我的原因.

  我在當學徒的時候,本來分配到的是人稱阿諾的師父,不到半年,阿諾就因長期的坐骨神經痛而去開刀,以致於我有長達一兩個月的時間沒有師父帶,每天上班都不同的人跟我一起執勤.

  阿諾師父開完刀上班之後,還不能上線開車,得坐值班台休養個一年半載,上級覺得我這樣每天被不同的人帶也不是辦法,才又另外派了後來的師父給我,後來的師父是駕駛聯誼會長,超級機車,每個人都跟我說:你慘了.......

  除此之外,也常常聽到有學徒換師父的,大都是因為學徒壓力太大,跟上級反映,不想學開車了,上級因為人力需求,就換人教導,好留下學徒繼續開車.

  我認為這是很不好的現象,如此一來,大家都要挑師父了,一有不順,就換師父,如此一來還有制度可言嗎?大家都逃避要求嚴格的師父,長久下來,還會有嚴格的師父嗎?

  長官當時跟我說:有一位之前有在帶徒弟的師父因車禍受傷休養完畢,目前準備重新上線開車,剛好張大哥要求更換師父,乾脆藉這個機會換人帶帶看好不好?

  我表明立場說:上面要如何安排,我無權置喙,但我不認同,長久以來,徒弟一有不順就要求更換師父,把師徒制的精神破壞至盡,以後誰還敢當師父?誰還敢嚴格要求徒弟?這是一份有危險性的工作,你們現在因缺人,就不問緣由的滿足學習者換師父,最後到頭來問題浮現,收拾善後的人還是各位長官.

  [哪有徒弟在換師父的?師父要求換徒弟還差不多!]我不知道哪來的勇氣,跟長官撂下了這句話,當時本段掌管司機員的副段長,聽到我這麼一說,愣了一下,因為帶徒弟的工作吃力不討好,能夠免除教導工作回到單人勤務,偷笑都來不及了,我卻反其道而行.

文章標籤

戀家的航海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70113  

  嘉義的高速進站事件之後,隔天我就跟張大哥攤牌,我跟張大哥說:台鐵司機員是很傳統的日式師徒制一對一訓練,除非我的訓練違反規章,否則我不會改變我的訓練方法,要繼續讓我帶,只有100%聽從我的指導,如果對我的指導有意見,你可以向上面反映,看上面要不要讓你換師父?

  我要張大哥立刻表態,因為我們的訓練是實戰,是有乘客坐在上面的,沒有辦法師徒不同心,除非師父違章,否則如果徒弟不聽從師父的指揮,是會有立即性的危險的.

  張大哥也很乾脆,他說他要跟上面說說看能不能換師父.

  既然師徒都表態了,那就簡單多了,我當場跟張大哥要回了時刻表,隨身碟,電門鑰匙,我跟張大哥說:很抱歉,在更換師父之前,我不能讓你繼續開車了,因為你沒有執照,你在開車過程中的任何疏失都是要我來扛責的,如果你在行車過程中不聽從我的指揮,發生了事故,卻要我擔責,這樣很不公平,所以我來開車,你在助理座做助理的工作吧!

  因此,接下來一兩週,我沒有讓張大哥再上過駕駛台.

  就像我當時在FB發表的文章一樣,任何會動的機械,船艦,飛機,車輛........因為在動,有變數,所以危險,教導者必須獨裁,沒有違規犯法,學習者就必須聽從,民主在這裡是行不通的,如果師父此時不堅守原則,那就失去了師徒制的精神了.

  這就是我很堅決地要張大哥服從我的原因,你可以提問,質疑,我也有義務解釋給你聽,但如果沒有違章,你就必須照我的話做,不照做,那就是掰掰,師父要立即拿回主控權,因為我們開的不是模擬機,是在正線上跑,後面坐著上千人命的火車.

文章標籤

戀家的航海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0112  

  張大哥第一次對我這個新手師父產生明顯的抗拒,大概是我發這一篇文的前一天晚上,開175次列車從彰化回來,在嘉義進站的過程中.

  事情經過大概是這樣的:嘉義的東線下行進站號誌條件是可以容許高速進站的,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進站All Right],再加上嘉義的東線下行出發號誌很遠,進站的減速率不會受到ATP的干擾,所以這一站是訓練新手高速進站的絕佳地點.

  剛開始學習的菜鳥司機,會抗拒高速進站,如果不強迫他們用這個方式進站停車,等單獨開車之後,他們會更難接受這種進站停車的方式.高速進站不但有助於追分趕點,如果開得好,乘坐品質會比兩段式進站更佳.而且這種進站方式對於火車司機速度感的訓練是很有幫助的.

  我請在駕駛座上的張大哥聽我的口令施軔,自閥壓力一段段的往上加,我是個新手師父,再加上我是坐在助理座用嘴巴遙控徒弟施軔,減速率的感覺跟自己開當然差很多,再加上是晚上,速度感又更差了一些,我們有成功的將車停在正確位置上,且停車前也有鬆軔減少列車減速衝動,只不過最後自閥已經加到七段全緊軔的位置了,算蠻驚險的.

  我發現到坐在駕駛座上的張大哥全身發抖,想必這次的高速進站有把他震撼到了.

  他在能夠說話之後,第一句話是跟我抱怨為何要這樣進站停車?慢慢停不行嗎?我聽得出來他的態度,語氣很不好,應該是驚嚇之後的爆氣.

  我第一時間的判斷,就是他這個時候的情況已經不適合再開車了.訓練是一回事,安全是一回事,我不能為了訓練影響到安全.我立即把張大哥請下了駕駛台坐到助理座,我坐上駕駛台自己開.

  嘉義出發之後,我也沒說話,我認為徒弟在情緒失控時,你說什麼他也都聽不下去了.慢慢地過了幾站之後,等他心情平復後,我才跟他解釋這種訓練的用意.

  不過張大哥當時對我的解釋,並沒有服氣,因為他回到了機務段就跟長官提出了更換師父的要求........

文章標籤

戀家的航海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右座的行車日記簿-20170109  

  如果你要問我,火車司機最需要具備的條件是什麼?我會說:火車駕駛要有很強的抗壓能力.

  為何抗壓性對這個職業很重要?就是因為在速度很快的開車過程中,會一直不斷地有狀況,有變數發生,發生的時候,要如何快速地應付?而且常常只有一次機會,選擇錯了,就是一連串的事故,沒有很強的抗壓性,根本無從冷靜地應付這種工作型態.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抗壓性應該會因為年齡的增長,社會經驗的增加而有所提升,我認為張大哥年齡大,而且社會經驗又夠,抗壓性應該不成問題,所以一開始我就用較高壓的方式來帶他,給予的壓力越高,徒弟學習得會越快.

  不過我卻在這一點上失敗了,因為張大哥並不具有我一開始所認定的高抗壓性.

  他跟一般年齡的學習者一模一樣,速度越快,變數越多,壓力越大,腦筋就越無法思考,就越手忙腳亂,徒弟越是手忙腳亂,師父就越得繃緊神經防止無可挽回的事故發生,師父越是神經繃緊,就越無法和顏悅色的教導,因此衝突就無可避免的一再發生,這個經驗,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次經驗,以後再帶徒弟,絕對不能再預設徒弟在各方面的能力,不管年齡,性別,都不能再預設立場.

  要防止這種預設立場的事發生,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前帶.我第一天帶張大哥時,他已經通過助理訓練且合格了,也助理期滿,直接就要坐上駕駛台了,而我根本就還不了解他,憑著一股傻勁,就放心地讓他坐上駕駛台趕學習進度.下次我起碼會讓徒弟坐在助理座一個月,我來開,兩個人好好聊個天,認識一下,相處一陣子,了解了徒弟的個性之後,再讓他坐上來駕駛台,再因材施教.

文章標籤

戀家的航海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右座的行車日記簿-  

   我的徒弟張大哥,為何這樣叫他?因為他比我大上一輪生肖.

  我考上鐵路時已經夠晚了,民國97年我特考進來,已經37歲了.張大哥更是誇張,考上時已經55歲,國家考試不得有性別歧視,年齡歧視,剛好讓他們有發揮的舞台.

  機務段要找願意帶徒弟的師父已經夠難了,像張大哥這種年紀的,要找到師父更難,因為大部分願意帶徒弟的火車司機,都喜歡帶年紀小的.可能是因為年輕人的反應力,記憶力,領悟能力比較強!而開火車這種技術,又對這些能力要求得較多吧!

  長官在分派徒弟給我之前,有徵詢過我的意見,對於這次準備開始上線學習開車的這幾位學習司機員,我想要選哪個?我沒有帶徒弟的經驗,又因為輪班的關係,跟這幾位學習司機員沒碰過幾次面,要選也無從選起,就瀟灑的跟長官說:派誰給我,我就帶誰吧!

  一直到班表出來時,我才發現分派給我帶的徒弟是他,一開始我還不知道如何稱呼,我年紀小他一輪,卻又是他的師父,直接叫他名字怪怪的,所以乾脆就叫他張大哥吧!

  坦白的說,我是初生之犢不畏虎,老師傅們為何不願意帶年紀大的徒弟,絕對是有原因的,我沒領教過,所以根本不怕,沒有人提醒我,長官看我一副兵來將擋的氣魄,就把這位創下台鐵有史以來年齡最大學習火車駕駛的徒弟派給我了.

文章標籤

戀家的航海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右座的行車日記簿-就讓他犯錯  

  帶了一陣子徒弟後,我發現到,與其每次碎碎唸,不如就讓他犯錯來得有效.

  例如我們區間有一個站,喔不,應該是說其實有很多的站,月台末端ATP的感應子設置位置不當,照正常位置停車會因感應問題而發生之後開車起步時被[趴]掉,徒弟剛開始坐上駕駛台開車時,我都會把這些陷阱告訴他,請他避開,實際開了幾次之後,我就不再提醒他了,試驗看看他是否會記住?

  結果讓我很失望,他都沒記住,只要我沒提醒,他就會掉進這個ATP感應子的陷阱,這時我就會唸他:講了這麼多次了,這個站不能停這裡,你還是停這裡,等一下起步要.......,

  一次兩次就算了,同樣的問題一再犯,我碎碎唸的口氣也就越來越差.而我這位徒弟也是被我唸到很不耐煩,開車心情一差,錯就會接二連三的犯.

  後來有一次,某一個站一樣的停車位置不當,他再度犯錯時,我索性就不唸了,因為唸了沒用,還會惹得跟他不快,何苦?我惦惦等著看好戲.

  果不出其然,副站長下達開車指令,他起步電門桿一拉,車子加速到13公里時,[趴.......]一下好大一聲,隨之而來的是車子猛然的急煞住.

  我已經預知有這樣的結果了,所以並不意外,被嚇到的是我徒弟,那種突然被[趴]掉急煞的震撼力只有坐在駕駛台才感受得到,然後徒弟就是一陣面紅耳赤,手忙腳亂的事後處理手續.我全程在旁邊都沒說話,安靜的等待這過程的發生與事後他的處理.

  這一次[趴]掉,發生了我意想不到的效果,徒弟從此記住了.從前我一再地提醒,碎碎唸好多次都沒用,但這次就只讓他犯一次錯,他從此再也沒犯過同樣的錯了,最起碼在這一個站沒有.

  這讓我領悟到,要讓徒弟適當的犯錯,他才會記得,之前我把他保護得太好了,怕他被[趴]掉,就一再提醒他.可不是嗎?我對以前的學習過程幾乎沒有甚麼印象了,但是對於每次被[趴]掉的事,卻都歷歷在目,因為那種[趴]掉的經驗實在非常震撼,非常糗.

  不過,有些錯是沒辦法眼睜睜的看他去犯的,那些適用,那些不能,師父就必須去做判斷與考量了.

文章標籤

戀家的航海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右座的行車日記簿-懷念的左座1  

右座的行車日記簿-懷念的左座2

  司機員的一對一訓練,時間最少一年,這一年的時間師父跟徒弟出雙入對,但有時也會拆開,有時我請假,徒弟就會跟到貼我的班的師傅,有時人力吃緊,徒弟也會被抓去貼需要兩位駕駛的雙人R魯組,這時我也會自己開,帶了徒弟一段時間之後,說真的我還蠻期待偶爾能夠自己開車,自己一個人在駕駛室開車那種自在的感覺,跟駕駛室有第二個人在的感覺,只有親身體驗過才能了解.

  即使徒弟開車已經熟練,就算徒弟失誤還有ATP可以做最後的防護,我坐在他旁邊,精神就是無法輕鬆下來,總是想要挑他的小毛病碎碎唸,這就是我的問題所在,我就是沒辦法完全的放手讓徒弟自己去摸索,總覺得每唸他一次,他就可以少浪費時間自己摸索一次.

  因此我們師徒很快地就開始有了衝突,會有衝突我能理解,我也是一個不喜歡人家在旁邊碎碎唸的人.

  不過我並沒有因為衝突而修正我帶徒弟的基本方法,我寧可在兩人同乘的這個階段讓他怨我,也不願意在他審查完畢一個人單獨開車後,出事了才來抱怨為何之前師父沒教他,沒提醒過他.

  不過,我也發現[碎碎唸]的效果,沒有辦法取代[讓他犯錯],直接讓他犯錯的震撼性會比較容易讓人記住而不再犯同樣的錯,後面我會再針對讓他犯錯這個方法來詳述.

文章標籤

戀家的航海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右座的行車日記簿-下台時機  

  所謂的下台時機,就是把徒弟請下駕駛台的時機。

  還記得我在學習時,有時狀況會很差,也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對,怎麼開就是不對,我師父的處置方法,就是把我叫下駕駛台,他自己開。

  這方法我也用在我徒弟身上,這麼做有很多好處:

  可以讓徒弟知道他開得不好,讓他坐回助理座冷靜一下。一方面也可以看看師父怎麼開的,我一直跟新人強調一個觀念,觀察別人開車,會比自己開更容易領悟到如何增進技術,但前提是你要認真的觀察。

  把徒弟叫下駕駛台,也有一點處罰的意味,被師父叫下駕駛台,代表不被信任了,對於一個有責任感與羞恥心的徒弟來說,絕對不會好受。

  最後就是安全,讓開得很差的徒弟先離開駕駛台,也能夠消極的先保護好後面旅客的安全,準點,與舒適。

  不過,最後還是要讓徒弟快快的再回到駕駛台,不然師父一直開,徒弟是要怎麼練習,叫下駕駛台只是一時的方法,絕對不是長久之計。

文章標籤

戀家的航海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司機員很忙AFBB4482-5A59-45D5-859B-F933C4776A0E  

  相信每一位剛坐上駕駛台的菜鳥司機,第一個感覺一定是-這個位置怎麼這麼忙呀?之前看師父開並不是這樣的呀!

  坐上了駕駛台,看號誌依照條件開車、停車、加減速是最基本的,除此之外,還要注意路線狀況,關心車況,時刻表的時間,旅客乘坐的舒適度,行調無線電的呼喚應答......這都還是正常的情形,如果遇到不正常的情形,例如車輛故障,路線障礙,號誌變化....那更是忙上加忙,有時連老鳥都沒辦法正常應付了,更別說新手菜鳥了。

  因此,建立新手先後次序的觀念就很重要了,事情一多時,一定要先瞭解優先順序,哪些先處理?哪些可以先放著?

  排順序的方法非常簡單,第一安全,第二準點,第三舒適。安全顧好了,再要求準點,時刻準點了,再做好舒適。兩件事情同時發生要處理,就按照第一、第二、第三的順序來處理,就絕對沒有問題了。

  同樣的,師父在對徒弟做要求時,也要依循這個原則,先要求徒弟把安全做到百分之百,然後再要求徒弟準點,準點了之後,再請他把車子開得讓人坐得很舒適。

  最常遇到的例子就是,司機員為了達到準點而超速趕分,超速違背了安全的原則,即使把慢分趕了回來,又有何意義?因為安全是至上的。

  又或者,火車已經慢分了,司機員還是按照平常準點的模式慢慢開,因為這樣開最輕鬆最經濟,而且旅客坐起來也最舒適,但是,旅客搭火車就是想要平安準時的到達呀!慢分了,你火車開得再舒適也沒用,對旅客來說能平安準時的到站比較重要。

  培養正確的優先順序觀念,是日後成為優秀司機員最重要的關鍵。

文章標籤

戀家的航海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右座的行車日記簿-師父初一,十五不一樣  

  大部分的學習司機員,在學習一兩個月後,對師父最大的抱怨,應該都是這個~為何上次師父教我這樣做,我這次照做了,還是被罵?師父的月亮,真是初一,十五不一樣呀!

  鐵路為何被稱為「經驗工學」,奧妙之處就在這裡,完全一樣的條件,一樣的地點,卻會有不一樣的作法,在沒有經驗的情形下,是無法體會出其中奧妙的。

  就拿個比方,上次慢分,師父教我要拉大電流起步趕分,這次慢分,我一樣拉大電流趕分,結果就被罵了,為何這樣?

  因為這次天空下著毛毛雨,軌面濕滑,用大電流起步鋼輪會打滑,有的車型打滑會強迫馬達斷電造成動力不足,趕不成分反而擴大慢分。

  這種例子多得不勝枚舉,師父為何可以觀察考慮這麼周全,就是因為經驗,火車司機員的見習時間為何要這麼長,就是因為這個工作需要時間來培養經驗。

  所以見習司機員們,別怪師父初一,十五不一樣,要怪的是你的經驗還不夠。

文章標籤

戀家的航海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右座的行車日記簿-隔型如隔山  

  我們台鐵歷史悠久,車型眾多已是眾所皆知的了,每一種車型,每一種編組,都有開車的眉角,眉角沒有把握好,出事故是遲早的事。

  像自強莒光這種對號快車,停站少,但每一種車次停站又不同,他的關鍵就在時刻表的對時,一定要強迫去做這個動作,這動作是防止過站不停的不二法門,這就是對號快車的眉角。不常靠油電門與煞車,而是運用自然的坡度來控速,是開好這種牽引力車型的關鍵。

  而區間電聯車就不同了,這種車大都是速控車型,站站都停,每站開車前就決定好三件事:1、起步速度。2、中途速度。3、初緊軔地點。這三件事決定好,就可以開到下一站了,然後再重複做同樣的事,這就是開區間車的眉角。

  貨車最高速限60公里,看似慢,卻最危險,因為每一次拖的貨車長度都不同,噸數差異很大,每一趟任務都在適應不一樣的重量,沒有很好的經驗,貨車才是最危險的行車工作,尤其是在貨場的調車更是危險,貨車開得好,才是厲害的火車司機,我在學習階段常常開貨車,在前鎮車場,岡山貨場,台南貨場,九曲堂貨場頻繁的調車,被老師傅讚美開得很好,很有天賦,我爽到不行。

  單機更是危險中的危險,別小看一台車很好開,你已經習慣了機車頭拖編組的行車型態,再開單機車頭,或是雙單機車頭,會被平日習慣了的距離感欺騙,然後在減速率不足的情況下發生事故。還記得我剛單獨拿到牌照時,有一次開雙單機,就因為沒有經驗太過自信,煞不住硬生生的闖了高雄東線下行的ATS標,連ATP作用都無法保護我,還好很幸運沒有造成事故,那一次之後,讓我更是敬畏這個工作了,機車頭的力量不容小覷,要小心再小心。

  眉角多的工作,要靠豐富的經驗,如果無法短時間內累積到這麼多的經驗,就要靠謙遜的態度來工作,才是保護自己圓滿的退休不二法門。

 

文章標籤

戀家的航海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右座的行車日記簿-罵人的藝術  

  師徒制,罵人是必要之惡。

  開火車是一份高壓力的工作,沒有疏忽的空間,甚至不會有第二次機會,不用高壓式的指導,無法培養出一位接近百分之百的安全駕駛。

  以前老師傅打罵式教育已經不適合這個世代了,但徒弟出錯疏忽時又不能不罵,所以罵人的藝術,就是當師父必須具備的技能了。

  需要責罵時,絕對不能心軟,但絕不能動手,現在已經不比以前了,就算是沒有傷害的「巴一下頭」都不行,身體的碰觸是絕對禁止的。罵人是為了讓徒弟印象深刻,讓徒弟有壓力,才能進而發揮他的潛能,否則現在短短一年的速成教育是無法培養出一位好的火車駕駛的。

  罵人只有一個原則,「針對事實,不罵個性」。

  每一次徒弟犯錯,要立即針對他剛剛所犯的錯提出糾正,如果能夠舉出他之前犯過相關的事實更好,立即糾正是不二法門。

  但不能罵出個性化的話語,舉例說,「你是豬啊!這都不會」,「你真是笨到可以了」等等,這種就是個性化的罵人,這樣子罵徒弟,非但不能讓徒弟覺得他哪裡犯錯了,還會讓徒弟失去自信心,這就是罵人的藝術。

  越是重複犯的錯誤,要罵得越兇,尤其是跟安全有關的錯誤。如果同一種錯誤一直不斷發生,無法改善,師父就必須檢討原因出在哪裡?也許錯不在徒弟,也許徒弟不適合這份工作,這工作是勉強不來的。

  當師父,千萬不要捨不得罵人,你現在罵他,也許會有一時的不快,但卻會換來日後他對你的感謝.

  

文章標籤

戀家的航海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右座的行車日記簿-如坐針氈  

 「如坐針氈」這句成語來形容師父坐在右座,真是太貼切不過了。剛接師父的工作時,就有同事跑來跟我耳語:「你怎麼會答應帶徒弟?要負責任的耶!」

  現在再回想當初接下任務的傻勁,真是夠大膽,就像同事跟我說的,那是要負責任的,台鐵司機員的訓練有一個不成文的內規,如果徒弟開車出了事故,師父的處分不能小於徒弟,這比連坐法還要命,講白了,就是要你替徒弟扛責。

  所以大部分的司機員拒絕帶徒弟,都是因為這個內規,駕駛台只有一個,不可能師徒一起擠在駕駛座,既然是要帶徒弟,又不可能不讓徒弟坐上來駕駛座。師父坐在助理座,完全沒有控制權,不像飛機駕駛艙,正副駕駛都有控制桿,都摸得到油門。也不像汽車駕訓班的教練車,教練坐的副駕駛座有煞車踏板。火車的助理座頂多有喇叭桿可以鳴笛,有些車型有緊急緊軔拉桿,但不能亂用,拉桿一拉就是緊急停車。大部分的車型連上述兩樣都沒有,連速度表都看不到,所以師父要有極佳的速度感,不必看速度表也要感覺得出來現在的速度與加減速率。

  控制權在別人身上然後要你負責,會喜歡這工作的人除非很有熱誠,否則不可能會這麼傻。我對駕駛非常有興趣,才會接下教導司機員的工作。

  剛開始時,助理座是坐不太住的,必須常常跑過來駕駛端,尤其是在靠站停車的煞車過程。到駕駛旁邊也比較有安全感,隨時有狀況可以伸手干涉。

  還有之前駕駛端坐習慣了,坐在助理側會感覺不出來加減速率,一定要從駕駛端的窗戶看出去才感覺得出來。

  不過隨著徒弟的技術越來越成熟,這些問題也會越來越少,而師父也會像倒吃甘蔗一樣越來越輕鬆了,不過剛開始時非常辛苦,心臟要非常大顆。

文章標籤

戀家的航海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也ATP敗也ATP  

  ATP是火車駕駛室的一個很重要的設備,叫做「列車自動防護系統」。這個系統是一種保護裝置,在駕駛員誤判、失手、或是閃神時,啟動減速或是煞停來保護列車的一種設備。

  因為有了ATP當成最後一道防線,而且這個裝置可靠度非常好,司機員的壓力就減輕很多,但也因為ATP,很多駕駛就養成了依賴ATP的習慣,當有一天ATP故障或是設定錯誤,最後一道防線消失,駕駛室也就失守了。所以火車司機把成敗全交給ATP,是現在事故的普遍原因。

  擺脫對ATP的依賴,是我對徒弟訓練的重點,看不到ATP,會很難開,但是我認為好的技術可以靠長時間慢慢去鍛鍊,壞的習慣卻是會因為長時間的累積而無法再改變,我寧可讓徒弟剛開始時技術差一點,然後養成習慣不依賴ATP,生死門顧好了,再考慮精進技術。

  訓練擺脫對ATP的依賴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蓋ATP」,也就是把ATP遮蔽起來,讓駕駛看不到。

  我甚至還嘗試過直接把ATP的停車站設定取消,訓練徒弟常常去確認時刻表。不過這麼做我的壓力很大,因為他若出錯就是過站不停的事故了,我在旁邊必須很小心的觀察他的駕駛行為是否即將要失誤,若有疑慮要趕快提醒他。

  若遇到ATP故障,我更是把握這種不常遇到的機會,要徒弟把站車呼喚應答做好,這種訓練非常的難得。

  總之,ATP是最後一道防線,絕不能把ATP變成唯一一道防線,如果火車駕駛都有這種認知,事故絕對就找不上你。

 

 

文章標籤

戀家的航海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師徒明算賬  

  第一次跟徒弟乘值,在上車前,我跟他約法三章。

  火車司機常常在外面吃飯,有時出勤前吃,有時出勤後吃,有時買便當在車上吃....,總之,這個工作就是所謂的「老外」,三餐老是在外解決的職業。

  一般來說,師徒倆個人同時出勤,大都一起解決三餐問題,例如要買吃的,就會順便幫另一位買一份,或是下班後,一起去吃飯用餐。

  這樣子一來,就會有金錢上的問題,我幫他買早餐,要不要跟他要錢?他幫我買便當,我給他錢,他推辭的話要怎麼辦?一起出去吃飯,要各付各的,還是每次都上演搶著付錢的戲碼?這種事情偶爾一兩次無所謂,但是師徒同乘不是一兩天的事呀!難道要一年半載都要煩惱這種問題嗎?

  所以我就跟他說:今天開始,上班就是在等火車或是啟動火車的地方碰面,下班離開火車後就是各自行動,你吃你想吃的,我嗑我愛嗑的,要買早餐,要包便當,就是只款自己的份,千萬不要多買一份給另一位。

  這樣一來,私人份際清清楚楚,我在火車上對你訓練時才嚴格得起來,你被我罵時也才會服氣。

  我如果佔你便宜,吃人嘴軟,該罵時我會罵不出口。

  我如果常常拗你,還嚴格對待你,你會對我服氣嗎?

  有一則雞腿換駕照的笑話,就是出自於早年火車駕駛的訓練過程,後面在FB上我有提到。總之,就算是師徒,也要明算賬。

 

   

文章標籤

戀家的航海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駕駛台的第一課

  我的火車駕駛啟蒙老師,阿諾師傅,至今還是我段內的同事,遇到他打招呼時,我還是會恭恭敬敬的尊稱他一聲:師父好。

  第一次坐上駕駛台,他第一句話就是跟我說:你怎麼對待車,車就怎麼對待你。這句話深深的影響到我日後的駕駛觀念。

  火車不是冷冰冰的機器,火車是有靈性的。你對他好,他絕對也會對你好,起步時,油門電門慢慢拉,煞車時,氣壓慢慢的加大,溫柔的對待車子,故障就會遠離你。乘務時,我習慣帶一包濕紙巾,除了清潔自己的雙手,也擦拭各種操縱桿,還有電話話筒,帶條抹布把駕駛窗擦乾淨,乘務期間所吃的便當空盒,產生的各種垃圾,我寧願塞回自己的包包裡面,也絕對不棄置在車上。

  有時,會開得不好,起步電流煞車壓力感覺都不對,我會溫柔的摸摸軔桿,跟火車對話,嘗試跟他建立關係,與他心靈交流一下,之後再開,感覺火車就像有了生命一般,怎麼開怎麼順。

  有時,火車會發點小脾氣,來點小故障,我也會冷靜的面對,不對他口出惡言,慢慢的去判斷故障來源,ㄧ步步的解決問題所在。

  對待火車的態度,我也用來對待我自己的汽車與機車,我的汽車已經開了17年,至今還是一尾活龍,油耗跟新車相比毫不遜色,我們甚至給他取名叫做「小綠」。

  冷冰冰的機器,賦予他生命,用心對待他,把他當成夥伴,才能當他的主人。

文章標籤

戀家的航海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初生之犢    

 

  這個初生之犢指的不是徒弟,而是我,坐上師父的位置,距離我第一次坐上火車駕駛台僅僅五年而已,在台鐵這間百年老店,對火車司機這種高專業度,需要時間來磨練經驗的職業來說,是很不可思議的短,太資淺了,但我相信指導幹部也有不得已的苦衷,青黃不接是所有國營事業都面臨到的問題,每個機務段都找不到資深又有熱誠的師傅來帶菜鳥了,只好找我,我不夠資深,但有熱誠,至於技術。還可以啦!

 一對一日式的師徒制訓練,最大的特點,就是技術可以完整的傳授,師父的精髓可以很完整的傳承給徒弟。但優點也是缺點,徒弟從頭到尾只接受同一個人的指導,缺乏多樣化的刺激與訓練,觀念一條鞭的根深蒂固,若觀念是好的也就算了,若觀念錯誤,日後會很難糾正過來。所以師徒制,師父的角色非常重要,師父的觀念一旦有誤,還教導徒弟,整個往下傳遞的觀念就都是錯誤的了,所謂的誤人子弟,指的就是這樣子。

  初生之犢,有沒有誤人子弟,一年後見分曉。

  

文章標籤

戀家的航海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右座的行車日記簿 

  台鐵火車司機的訓練方式,承襲自日據時代,是標準的日式師徒制,師徒兩人一起跑車,在駕駛室渡過春夏秋冬一整年,是最起碼的訓練時間長度。

  駕駛室的右座,就是師父的位置,「右座的行車日記簿」,以師父的的角度來看整個訓練過程。ㄧ系列的文章用Face book的回顧為基底,來看看這過程中的辛酸苦辣。

  在鐵軌上,火車一里又一里的往前奔馳。駕駛室內,師徒一次又一次的觀念衝撞。刻意拉長尾音的呼喚應答聲,伴隨著駕駛窗外往後方消逝的美麗景色,是一段刻骨銘心的工作記憶,這輩子,沒有任何回憶可以取代這份滿滿的經歷。

文章標籤

戀家的航海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